欢迎访问四川大学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
逻辑科学与文化研究所
首 页   >   学术科研   >   逻辑科学与文化研究所   >   正文

第五届科学与哲学青年学者工作坊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4-24      编辑: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新闻中心      点击量:

2023年4月14-17日,为了促进科学与哲学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学哲学相关领域的发展,四川大学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和逻辑、科学与文化研究所,在成都祥宇宾馆举办了第五届科学与哲学青年学者工作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德国慕尼黑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青年学者和学生参与了此次工作坊。

15日上午8点20分,工作坊开幕式在祥宇宾馆祥庆厅举行。开幕式由徐召清副教授主持,他简短地介绍了本届工作坊的匿名评审情况和与会的嘉宾。随后,由科学哲学与逻辑学教研室主任郭立东副教授致开幕辞。

微信图片_20230419153358

郭立东老师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然后简要介绍四川大学科学哲学与逻辑学专业的发展情况,尤其是逻辑、科学与文化研究所成立一年以来开展的系列学术科研活动,包括“逻辑、科学与文化”高端学术论坛、“东方逻辑与生命哲学论坛”和“逻辑、认知与互动”系列讲座等。他指出,规范性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课题,涉及认知科学、语言哲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希望本次会议能为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交流思想观点、互相启发和促进的平台,激发更多的创新和合作,为科学哲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随后,会议进入了主题报告环节。两天的时间里,共有16位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学者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复旦大学的周从嘉讨论了人际宽容论的认知目论题,认为不同认知目标的区分不足以支持同侪分歧中的人际宽容论。浙江工业大学的舒卓讨论了高阶证据问题,认为索萨对“胜任”的SSS分析框架(Seat/Shape/Situation,基底/状态/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高阶证据。上海交通大学的刘畅讨论了语言解释的规范性,提出一种基于语言无知之幕的力量来确保语言解释的公平性。山东大学的杨雯宇讨论了韦奇伍德关于道德判断和行动动机的理论,认为其只能容纳一种琐屑的内在论。

浙江大学的何弦讨论了四种不同的信念的正确性标准的规范的构成论,并认为角色构成论是最佳的理论方案。中山大学的周宇讨论了与流行的理由优先论不同的合宜性优先论。上海交通大学的赖长生讨论了“记得”是否是一个规范性概念的问题,他认为“记得”这一概念由一个典型的规范性概念构成,即“理性”。上海交通大学的黄远帆讨论了概念工程中的连续性难题,提出了“反思均衡”方案作为解决方案。

慕尼黑大学的周境林报告了道德进步理论对自由主义道德进步判断的选择性采纳,他认为这种选择性采纳是未受证成的。复旦大学的杨铭燕讨论了道德性无知是否能够免责的问题,认为意愿选择论没有公正地对待很多有责道德性无知情形。四川大学陈以森论证了凯丝琳·格吕尔支持的现象意向主义会摧毁她的贝氏主义前提。中国人民大学的熊霓这讨论了行动的规范性理由与动机之间的关系,认为对于“规范性”概念的分析能够为外在主义提供理论基础。

复旦大学的尹健朗试图澄清吉莉安的失误,并在吉莉安的框架下提出一个非平凡的限制性休谟法则。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张致远论证了真之最小主义可以通过援引那些被真之实质主义者认作真之属性的属性来解释真理的规范而不承诺真之实质主义。中山大学的卢俊豪认为现实的道德规范性是动态、开放的“准实在”之物,人际间的交互在人类普遍的实践环境和历史语境中形成道德敏感性的实践情感攀升过程。武汉大学的樊达希望通过改进Ippolito的解释来解决海姆序列难题和真-真反事实条件句难题。

每场主题报告都设有一至两位评议人。评议人做出了精彩的点评,引发了现场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会场气氛活跃而又严肃。

在评议环节之后,每场报告还安排了开放问答环节,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互相启发的机会,让听众有机会向报告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或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想。这样的互动不仅增进了参会者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也促进了参会者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借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系研究生万佳艺、本科生欧阳文飞、谈知辰等同学积极参与了问答和讨论。

在闭幕式上,作为系列工作坊发起人之一和本届工作坊程序委员会主席的上海交通大学张子夏副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对本届工作坊的报告质量、组织和运行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会务组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随后,中国科学院吴东颖博士作为下届工作坊举办单位代表,欢迎与会师生继续投稿支持。最后,徐召清副教授对所有与会人员表示感谢,并预祝系列工作坊越办越好。

撰稿:纪成蓉

来源:科学哲学与逻辑学教研室

逻辑、科学与文化研究所

上一条:讲座|王轶:模态逻辑的加权模型 (逻辑、认知与互动系列)

下一条:讲座|顾知巍:虚构对象的命题如何为真(逻辑、认知与互动)

关闭

四川大学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

党政办(201室):028-85417159

本科生教务办(202室):028-85417126

研究生教务办(202室):028-85417656

学生及团委办(203室)028-85413870

科研办(212室):028-85412298

邮  箱:zxx@scu.edu.cn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书记信箱
主任信箱
公众号矩阵(查看)

领导信箱:

书记:zxxscu@126.com

领导信箱:

主任:zxxscu@163.com

Copyright©2020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